发布时间:2025-04-02
来源: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
点击数:14
如何在“大思政”背景下,更好地适应航空业发展需求和空中乘务员职业要求,培养高质量的航空乘务人才?这是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一直以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。实际工作中,乘务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“四聚焦四强化”做实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,充分发挥思想引领、舆论推动和精神激励的作用,为航空乘务人才培养“助跑”。
聚焦学思想,强化理论武装实现“两个提高”。一是持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。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主线,打造领导班子带头学、师生党员集中学、网络平台智能学、理论宣讲重点学、党课报告深入学“五学”联动机制,每年组织各级各类政治理论学习50余次,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大学生中精准传播、入脑入心。二是不断创新理论学习载体形式。成立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“云上青春宣讲团”,以宣讲形式传递理论学习的青年声音;开展“我来讲党课”活动,以“学·思·享”为主题,通过“学习”“思想”“分享”三个环节,汇报学习体会、畅谈所思所想;开展“学党史铭校史 守初心担使命”情景化主题党日活动和“ 铭党恩 跟党走”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等,推动学用转化,引导学生实现认识和能力两个提高。
聚焦“大思政”,强化铸魂育人实现“两个增强”。一是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。学院领导、辅导员、班主任“会会说”、专家学者“常常说”、师哥师姐“现身说”,通过这“三说”不间断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;举办“航空大讲堂”,组织航空公司乘务教员进校送课、邀请业内专家作报告,举办学风建设表彰会、“师哥师姐开讲啦”以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等,线上线下齐发力,提高思政工作质效。二是在基础管理上下功夫。坚持实行准军事化管理,制定《乘务学院准军事化管理教师课堂执行规范》,开设《职业素养养成艺术》课,举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政策解读会,辅导员24小时在岗,将准军事化管理贯穿始终,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。通过思想引领全过程、基础管理全覆盖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“两个增强”。
聚焦“好声音”,强化宣传引领实现“两个凸显”。 一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。参加全国民航服务技能大赛、全国排舞大赛、承办学校礼仪风采大赛,成立“云上青春”实践团,依托“青鸟计划”、返家乡、红色之旅等实践赛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;开展航空知识进校园、义务劳动走社区、应急救护技能进学生公寓等志愿服务活动,展现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担当。二是做好对内对外宣传。对学院网站进行改版,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,及时总结提炼教育教学、学生管理、学院建设等工作,每年在校内外媒体亮相发声不少于30次,社会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办学成效和师生风采,提升学院声誉,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自豪感。通过把镜头留给师生,把笔头对准一线,实现航空特色和乘务特点“两个凸显”。
聚焦“主阵地”,强化定向把关实现“两个从严”。一是“绷紧弦瞪紧眼”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。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学院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把对意识形态的学习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、学生团员、党员的学习计划并认真组织学习和研讨。在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、每月召开意识形态研判会议基础上,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辅导员班主任例会、学生组织例会、学生干部会议和班会的固定议题,融入日常抓在经常。二是“握紧拳扎紧口”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。成立学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,在学生组织中设置网络安全部,各个班级设立舆情监管员,多支点、多层面形成工作合力。加强课堂追踪管理、落实新闻“三审三校”制度和各类报告会、讲座审批备案制度,利用主题班会等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宣传教育工作。通过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,实现树牢底线红线、把控舆情风险“两个从严”。
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的“虚功实做”,成为培养作风过硬、素质优良的航空乘务人才的有力保障。近年来,学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、全国排舞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奖180余项,“云上青春”实践调研团荣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,毕业生公司验收合格率、登机率均超过90%。(通讯员:张凤英)
报道链接:
https://shandong.eol.cn/sdgd/202504/t20250402_2661900.shtml